今天是5月31日,也是5月份最后一天,明天属于小朋友的六一儿童节来了、也是上海各社区解封的好日子,但游戏从业者家里有娃没娃的都很难高兴:版署官网版号公示页面今天没有更新、预期中5月份新一批版号并没有来。
版号审批信息依旧停留于2022年4月
版号未能按时发放的原因很难说,6月份是否补发5月份版号也不好讲,但疫情对上海、北京两座城市的影响确实实实在在。比如在上海的,就不少见到机关公务员下沉一线,支援核酸检测、或者成为小区志愿者的例子。早先上观新闻一篇报道也证实,上海动员了大量市级机关、驻沪央企、市属企事业单位和群团组织人员积极奔赴一线,如此情况相信北京也不例外。
如果说疫情可能影响版号审核与发放的速率,从业者多少还有心理准备,那么近两个月游戏公司不停的裁员,尤其是4月份版号发放了一批之后,部分游戏业大公司仍在裁员、则让多数人措手不及。
多家大公司爆出裁员消息,传闻裁员比例多有夸大
3月,腾讯传出多个事业群裁员,涵盖CSIG、PCG和IEG(幅度最小或暂无动作),流传说法称此轮裁员比例高达30%、也有说法裁员10%以上。
尽管腾讯并未正式回应,但有内部人士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比例夸大了。
5月,有网友声称因版号和经济形势原因,字节跳动游戏发行业务线裁员80%。
裁员80%连都不相信,消息传出的次日,字节跳动旗下游戏业务品牌朝夕光年相关负责人直接回应表示信息不实,称部分业务确有调整,但无大规模裁员。
同样是5月,继直播业务曝出裁员后,B站被指游戏、海外业务、OGV等多个部门开启新一轮裁员,游戏业务成为重灾区,同时有一份疑似裁员内部会议录音曝光,引发网络热议。
B站回应则表示,传闻不实,有部分业务调整,因此伴随人员调整,但没有大规模裁员。
从爆料和各家回应来看,裁员确实存在,但通常数字有所夸大。让心悸的是,这轮游戏行业裁员,并非是常规的末位淘汰,而是正在缩编,证据是多数裁员针对的不是个人,而是整条业务线、或者针对整个项目组,即便员工能力之前考核达标,也有可能被裁。
比如,有几家公司都要求降本增效,开展集中盘点各项支出和人事考核,同时召开以裁员为目的的沟通会,以精简部门和处理考核低星员工。其中温和些的,会用锁HC、活水转岗和不续约来精简员工,不温和的,甚至会给员工PIP一个一定完不成的目标,使其考核不过自动离职。
PIP即绩效提升计划( Plan),通常用以要求低绩效员工在限定观察期限内提升表现,否则将被裁员。这一轮裁员中,PIP成了精简员工的主要手段之一,一面是原本不怎么启用PIP的开始积极使用,另一面是已经在用的开始变着方法用出花,所有动作都围绕着一个目标:把团队规模减下来、把人力支出降下来。
预期版号减少成裁员重要因素,也有企业趁机扩张
“字节跳动游戏发行业务线裁员80%”的说法自然很扯,但里面一句总结原因的说法倒有点道理,在当下所有游戏行业的裁员原因,总会有版号原因的一席之地,毕竟每一个过审版号对应着一个真实的研发和发行团队能活下来。
经统计,2021年版署全年发布的新游戏版号数为755个,减少了46.26%,这也是版号总数连续第4年减少,总量调控政策在积极执行。
今年5月,在发布2022年第一季度财报后,腾讯高管在电话会议上预测,今年4月版号回复发放,带来了监管似乎对目前经过调整后的行业情况非常满意的信号,但同时高管也认为,未来版号的发放数量会比以前更少。这也是腾讯理解中的第一批版号中没有自家旗下游戏的原因,因为可以先让小公司回血。
尽管未来版号数量进一步减少似乎几成定局,强如腾讯、B站等大公司都不得不把“降本增效”列为头等大事,但人被裁生活还要继续,不过也注意到,与裁员相反、部分游戏公司团队扩张的声音同样不小。
如近期,随着新作《鸣潮》正式公布,《战双帕弥什》开发商广州库洛游戏同时宣布成立上海事业部,并启动专场招聘。据悉,上海事业部将参与到《鸣潮》以及未来其他新项目的研发工作中。
近期以《捕鱼大作战》逆势增长的途游游戏,也在近期发出赏金猎聘,给出最高十万的重金酬谢金,并称“不玩套路”、“入职即打款”,今年一季度已经发出试玩赏金。
转型必有阵痛,全球化带来新曙光
除了版号以外,轰轰烈烈的全球化大潮,同样是游戏公司精简员工的主因之一。自去年底开始,不少游戏公司已经开始启用全新的国际业务品牌,同时在海外设立新的总部开始在国外招兵买马,而本身业务就高度国际化的还在大力引进海外人才。
比如,腾讯推出了Level 、米哈游推出了、莉莉丝推出了 Games,三家公司不约而同都将新品牌的总部设在了新加坡。在此之前,IGG、游族、世纪华通和也都在新加坡扎根。
中国游戏厂商的出海冲劲,随着新品牌纷纷成立,力度还在不断增加。在《幻塔》《诺亚之心》《哈利波特:魔法觉醒》《天涯明月刀》等多个精品游戏相继计划登陆韩国市场之时,一向视中国游戏为“量产”“一波流”的韩国媒体也不免惊呼:一大波“原神”正在袭来。
韩国媒体的话自然有夸张、危言耸听的成分,不过中国游戏凶猛,其实已慢慢成为现实乃至全球共识。
5月上旬曾做过一次统计,发现4月全球收入首次超过3000万的新游共有9款,其中便有8款出自中国厂商之手,占比超过九成。其中,9款产品只有3款来自中国市场,剩下6款中3款来自中国港澳台市场、2款来自日本市场、1款来自欧美市场,可见出海产品已经能够扛起中国厂商新品大旗。
更早之前的4月份,data.ai按照惯例发布了2022年度的Level Up 全球52强发行商大奖榜单。在全球52强发行商中,中国厂商就坐拥17个席位,数量跃居第一、首次超过美国。其中,腾讯、网易也顺利完成了第5次分别蝉联第一、第二名的成就。
确实,仅从国内市场看,面对版号、疫情、市场存量、研发营销成本等大环境,游戏公司有诸多无奈,不得不在“抢人大战”刚刚结束后,立马180度转弯走上了人员精简、团队优化的道路,甚至不惜祭出了对被裁员工而言堪称残忍的手段。
但游戏厂商并非一味后退,海外市场的转进成果带来了新的曙光,市场固化需要转型、转型就会有阵痛,我们只希望,这阵痛能更轻些、更快些过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