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段时间,某主打传奇游戏的广东游戏公司突发裁员的消息传遍了职场社交平台。在“抢人”成为近年来游戏圈的主旋律的当下,许多人似乎很难理解,年产值超过300亿、火爆了十几年的传奇品类,居然也会出现收缩信号。
而这其中,一名拥有十年传奇类游戏运营经验的当事人,更对媒体讲述了自己“投了几家游戏公司简历,甚至连面试机会都没有”的亲身经历。
言语之间,他对自身遭遇的困惑,甚至已经超越了被裁员的愤怒。传奇真的遭受行业偏见了吗?传奇类人才出路在哪?这是一组成因很复杂,但并非不能解答的问题,今天就从我们观察到情况解读一二。
大龄人才困境再现,运营不及研发吃香?
当看到这位失业同行的经历时,是格外痛心遗憾的,毕竟他为游戏业付出了最宝贵的青春,为什么这么有资历的从业者却找不到工作呢?
“十年传奇人才重新就业难”,原因其实可以大致分为个人和行业两部分。
分析个人因素前,想要先谈谈另一个案例。11月1日,一名网名叫“Mary”的程序员到主管部门网上留言,自述是一名“精通各种技术体系”的45岁软件开发人员,但辞职回家半年时间以来一直找不到工作,“连个面试机会都很难得”。
这则新闻引发了热议,并得到官媒央视网报道,许多网友发现,互联网行业一直流传的“35岁即失业”并非妄言。央视网也表示,“结构性失业”是企业的常态,即员工失业通常是群体性失业,是行业的问题,个人原因导致失业的情况比例很少。
“十年传奇类游戏运营经验”也意味着,当事人年龄可能并不低,超过30岁的概率很大,与当前游戏行业青睐性价比更高的年轻人需求存在一定的错位。
此外,由于精品化导向,整个游戏行业倾向研运一体。而研运一体的关键是“研发”,目前行业缺口较大的是研发和技术人员,纵然运营和研发同等重要,但对于运营人才的需求的确没有增加太多,而在全行业新产品减少的情况下,发行商的运营人才多少有点内卷。如此情形也就形成了一个看似十分矛盾的现象,游戏行业似乎一边在“抢人”,另一边又在“赶人” 。
平心而论,和许多容易失业的岗位不同,游戏运营并不是一个“吃青春饭”的工作,而是一个工作越久越理解用户的工作,在强调长线运营的今天,拥有深厚经验的优秀运营人才对于厂商的重要性更胜以往。
可惜的是,运营同样“术业有专攻”,传奇类运营经验,其实很难在时下厂商看重的流行品类中适用。当事人其实也提及这一问题,指出似乎所有人都在谈论自己不懂的二次元、开放世界。从企业角度看,假设公司没有立项传奇类产品,招收十年经验的传奇类运营人才似乎的确没有太大必要。
传奇品类转型,求质不求量
谈及传奇项目,不得不提的是,相比往年,近一年来传奇类产品的数量的确有所减少,因此也影响了相关厂商对相关人才的需求。
和绝大多数品类一样,传奇类产品减少的原因是精品化转型,在版号总量调控的大背景下,传奇类产品同样需要推陈出新,同样也面临着总量调控。而一个或许少为人知的事实是,传奇品类对于创新的需求性十分看重。
三七互娱联合创始人、极光网络CEO胡宇航就曾告诉,“传奇玩家对产品的辨识度是很高的”。他进一步解释:“很多人说做传奇产品没技术含量,都是抄抄抄,但当你真正做进去后,就会发现传奇类更新换代的速度很快很快,做这种品类很辛苦,没有搞过的,还真不一定能找到节奏。”
的确,近几年传奇类产品玩法多样,虽然核心依然是MMO,但越来越多地呈现了魔兽化、卡牌化、SLG化等现象。
另外今年初,恺英网络和传奇IP权利方盛趣游戏、以及另一家传奇游戏开发商分别达成“深度合作”,宣告了传奇IP精品化进程进入新阶段。
三边合作的达成,既代表各自对彼此实力的信任、合作关系今后会更为紧密,也代表外部企业获取传奇正版授权的标准变高,而伴随着传奇游戏走向精品化,产品总量减少,行业内其他企业对于传奇人才的需求也会降低。
一直以来,抛却盗版市场不谈,传奇产品都以广泛授权,以海量产品满足玩家多样化需求为主,强大的粉丝号召力、成熟的商业模式、坚固的市场存量,使得传奇成为中国游戏市场商业实绩仅次于《王者荣耀》的游戏IP,并一举抬升了买量发行市场的天花板。
去年9月伽马数据还发布《“传奇”IP影响力报告》指出,自上线以来,传奇类产品在中国市场已经创造了900亿流水,并有望在3年内提升至1300亿元。显然,在用户大盘固定和版号愈发金贵、买量越来越贵的前提下,传奇IP放弃了老路线,转向了高质量发展之路。
无需妄自菲薄,金子处处能发光
传奇IP自己在求变,一部分擅长研发传奇产品的厂商,也开始转型。如过去一直深耕传奇类游戏的三七,正加速出海和多品类的布局,靠单款月流水过7亿的《斗罗大陆:魂师对决》重回8月中国手游发行商收入榜前4,而《 & 》这款三消生存游戏在海外也取得了成功。
游戏行业唯一不变的是变化。可以见得,看似波澜不惊、家大业大的传奇,其实也迈开了自己的向精品化转型的步伐。而有转型就会有阵痛,一部分经验丰富的传奇类游戏人才因而失业,客观原因其实并不在从业者自身能力,不必自我苛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