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大学时,手头只有一台笔记本电脑的笔者因为性能不足的原因错过了众多Steam大作。这份深埋于心底的执念也让我走入职场后用“第一桶金”攒了一部性能还不错的台式机。可惜“有钱”和“有闲”对社畜来说终难平衡,更多的时候这台电脑只能在卧室一角默默吃灰。
今年年初,适逢Steam平台新春大促,加之春节长假将至,值此良机的笔者也情不自禁淘起了宝来。这其中最让我心动的莫过于去年推出的《Ori》续作《精灵与萤火意志》。为了能够更好体验这款美得如同艺术品的横版动作游戏,笔者甚至又特地购买了一款手柄来提升游戏手感。
近日,一款与《Ori》系列一样追求极致唯美的视听效果的2D横版动作游戏《ENDER 》在Steam上正式发售。这款被玩家称作拥有“神一般的视听效果”和“天上下刀子的剧情”的人气新作不仅收获了94%的如潮好评,也成为了年度最佳美术的有力争夺者。在6月举行的E3上,这款游戏作为NS平台的重磅新作更是在任天堂的发布会上成为焦点。
2D横版游戏已死?
作为电子游戏发展史上最经典的游戏类型之一,2D横版游戏不仅制霸了街机时代,也承载着无数80后、90后的童年回忆。《魂斗罗》、《超级马里奥》、《合金弹头》……一个个耳熟能详的名字背后也有着一个时代的鲜明印记。
然而随着技术的进步,更富沉浸感和真实感的3D第一人称视角RPG游戏逐渐成为市场主流。令人震撼的游戏呈现和高度拟真的战斗体验让玩家能在持续的视听冲击中感受到极致的激斗快感。与此同时,2D横版游戏似乎日渐式微,逐步走向萧条。
早在2014年,就有人在知乎上提问“2D横版过关类游戏是否正在衰落”,引发热议。在一些高亮的回答中,有网友直言2D游戏已经难入巨头法眼。只以3A游戏大作的标准来看,2D横版游戏自然已经过气,但是在独立游戏领域,优秀的2D横版游戏正百花齐放。
在当时的游戏市场,常被网友们拿来举例的是《Limbo》、《!》和《》。这三款2D横版游戏并没有太多技术上的创新,但无一例外都拥有无可挑剔的美术呈现,而在美术风格上的突破也被视作2D横版游戏摆脱3A大作围剿的最佳出路。
两年之后,《空洞骑士》成为2D横版游戏又一丰碑,与《Ori》系列的奇幻唯美不同,这款游戏采用了复古的美术风格,画面昏暗却不失淡雅。更为难得的是,这款作品复杂的操作机制和丰富的技能组合将2D横版游戏的游戏性提升到了新的档次,不少手残党甚至因为过高的操作要求而被这款游戏劝退。
站在前人肩膀上的《ENDER 》选择了在美术呈现和剧情表达上更进一步,以日系游戏厂商一如既往的优秀故事张力和唯美音画渲染在多年之后为沉寂许久的2D横版游戏市场带来了新的惊喜。
美是会呼吸的痛
很久很久以前,有个名为“边陲之国”的地方。突然从天而降的“死亡之雨”,将生物转变为狂暴的活尸“秽鬼”。在这场超出人类智慧的悲剧中,王国毫无对策,化为废墟。雨却永远没有止息,就如被诅咒一般。在废墟世界的一个教堂深处,一名叫做“莉莉”的女孩醒了过来……
仅仅是从这段开场的背景故事,就足以感受到《ENDER 》浓郁的悲剧气息。这个名字和百合花的英文同名的白发萝莉Lily是灾难中唯一的幸存者,却失去了记忆。醒来后茫然失措的她眼神中只有无尽的忧伤,而她也正如绽放在黑暗中的一朵百合花,纯洁耀眼,却又柔弱易折。
故事中守护Lily的是一位声称来自异国的黑衣骑士,在“死亡之雨”的摧残下他也已经成为污秽之魂,却凭借着自己高洁的骑士精神保有着自我意识。他深知Lily是拯救这个世界最后的一丝希望,而他要做的,就是挡在Lily身前,为她披荆斩棘,杀出一条血路。
在Lily与黑衣骑士的旅途中,许多人都以生命的代价为这朵百合花保驾护航。守护者西丽德为保护Lily,在大教堂里迎战敌人,无尽的战斗最终使她被狂气吞噬;老战士格落特曾被称作都城第一骑士,一直为他人而拼尽全力,却只能迎来一个悲惨落寞的结局;生长在魔术协会里的天才魔术师伊莱恩,被孤独与他人的期望逼到边缘,才终于遇到Lily……
与这些悲伤的故事相称的是本作绝美的视听效果。无论是教堂的彩色玻璃还是地牢中发出幽暗光芒的蝴蝶,亦或是穿插其中的剧情动画,都用最唯美的方式刻画着这个最悲惨的世界。而进一步渲染着这种忧郁气息的音乐,也让屏幕前的玩家不禁为Lily的不幸遭遇潸然泪下。
在唯美的音画与感人的剧情之外,《ENDER 》也并没有牺牲游戏的操作体验。尽管并没有像《空洞骑士》一样追求极致的打击与复杂的操作,但本作的游戏难度对新人玩家来说也依然具有挑战。
尽管与敌方boss那些庞然大物相比Lily小巧得如同一个圆点,但开发者还是加入了碰撞体积的设计。即使敌方没有任何攻击行为,但一旦Lily碰到敌人,就会开始损失HP。这样的设计也引发了一些玩家的争议,有玩家认为这是在提升不必要的难度,也有玩家认为没有这一设计的话游戏难度会太低。
重视每一帧的能量
虽然Lily的形象与主流二次元画风并无太多重合之处,但“白毛萝莉”这一经典二次元标签还是很容易让人将这款游戏与日系厂商联系到一起,当然,事实也的确如此。
《ENDER 》是由两家日本公司Live Wire和共同开发的,前者负责游戏的剧情设计与导演,后者则负责编程与资源开发。游戏的美术和色彩部分则是由旗下加拿大蒙特利尔工作室的美术师们完成的。
也曾参与《Fate/Grand Order》的协助开发,有着丰富的游戏开发与运营经验,因而也确保了《ENDER 》在游戏稳定性和技术层面的优秀表现。相比之下,已有七年历史的《Ori》系列直到现在仍然存在中文适配和操作BUG。
在游戏正式发售后,日本著名的游戏杂志《Fami通》也采访到了本作发行商、旗下BHI公司社长兼CEO小林宏志。对于《ENDER 》的成功,他用“重视每一帧游戏画面所蕴含的能量”来加以解释。
在他看来,好游戏的最高标准就是玩家会不会仅通过一个画面就产生“想在这个世界里游玩”的玩法,如果不能做到这一点,他们的作品就沦为了由一家不知名公司开发出的毫不起眼的游戏。
对于提升游戏作画质量的秘诀,他直言要减少画面的颜色数量,竭力突出想让大家关注的焦点,由此才能带来绘画的张力。
深受物哀文化熏陶的日本人毫无悬念地断了玩家们大团圆结局的念想,与场景风格一样黑暗的结局进一步放大了这款游戏的整体张力。一位国服玩家也在评论中表示“主线因为是小女孩,所以更刀了”。
不过,对于《ENDER 》优秀的美术呈现,身为社长的小林宏志在赞叹之余还有相当的自信,在他看来,“黑暗风格的世界观”就是当下的流行趋势,而对美术风格的极致追求使得他并不担心被竞品超越:“就算有其他公司认可我的看法,也不一定能做出来一样的作品,所以我才能这么轻易地(把我的美术秘诀)说出口。(笑)”
尽管是带着开玩笑的语气说出这番话,但《ENDER 》的黑暗而不失唯美的美术风格在当下的游戏市场确实独树一帜,尤其是纯白色的Lily这一形象与整个废土世界的黑暗过于强烈的视觉对比更是让这款游戏留给人极其深刻的印象。
深受物哀文化熏陶的日本人毫无悬念地断了玩家们大团圆结局的念想,与场景风格一样黑暗的结局进一步放大了这款游戏的整体张力。一位国服玩家也在评论中表示“主线因为是小女孩,所以更刀了”。
接连占据口碑榜榜首的《残忍小队》与《ENDER 》用两种完全截然不同的方式表达了与3A大作“道不同不相为谋”的游戏理解。前者诡异而抽象,以埋藏于电子垃圾之下的游戏性刺激玩家拷问玩家对人生意义的思考。后者绝美而悲惨,以贯穿始终的哀伤引发玩家泪如雨下后的无尽沉思。但无论如何,在游戏同质化成为普遍问题的当下,两款新作另辟蹊径的探索,也为业界带来了新的启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