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游记的穿搭有多潮?”、“你是猴子请来的救兵吗?”
似乎每隔一段时间,86版《西游记》总能以各种意想不到的方式登上热搜。而伴随着相关的热搜,不少人化身“列文虎克”寻找相关的经典台词和剧情,开启一轮又一轮的“回忆杀”。
作为中国首部神话电视剧,86版《西游记》定格了几代国人的集体记忆,在1986年播出期间就曾造就了89.4%的收视率神话,三十多年来人气不减,重播次数高达3000多次。目前,该剧仍以豆瓣9.6的高分,位居西游改编题材、乃至神话题材影视剧榜首。
面对这部距今已有39年的经典作品,人们不仅热衷于挖掘它的过去,还用现代的审美潮流对其进行艺术解构。就连对于这部剧不甚了解的Z世代年轻人,也同样通过各种层出不穷的表情包、UGC作品,来加入到这场追忆的狂欢中。
可以说,无论是从圈层覆盖,还是内容话题的多样性上,86版《西游记》都保持了作为一款经典作品所应该拥有的强大文化影响力,并在时间长河中沉淀为了80后、90后,乃至00后一段难忘的共同记忆。
如今,这段共同记忆正在被《王者荣耀》以一种全新的方式唤醒。10月8日,《王者荣耀》正式宣布与86版西游记展开联动,通过数字化内容再次把玩家拉回到了回忆杀中。
86版《西游记》:敢想敢创,造就时代经典记忆
忠于原著,慎于翻新——这也许是86版《西游记》之所以成就经典的关键。
若以现在的标准衡量,这句话或许很难获得大多数人的认同,毕竟86版《西游记》并非没有瑕疵。尤其是在特效拍摄方面,由于缺乏相应的软硬件,实际制作出的特效人物相当粗糙,合成的痕迹也非常明显。
以至于曾有观点认为,86版《西游记》能火,完全是因为当时国内电视剧资源非常少,娱乐文化匮乏的客观环境最终成就了一代经典。但从另一个角度来看,或许正是因为这样的时代局限性,才真正使得86版《西游记》成为了当时划时代的创新之作。
“敢想敢创”是主创团队一直秉持的创作理念,比如在表演方面,86版《西游记》不仅创新融合了传统戏曲与电视语言的表演风格,让整个艺术呈现形式变得更加生动多样,还邀请了实力派戏骨加盟,以求把角色演活。
如此的投入也成就了不少经典桥段,比如在演绎“四圣试禅心”剧情时,为了诠释八戒看到“真爱怜”三女后想要当上门女婿的心思,扮演者马德华就用一个“吃手”的细节来表现,既突出了角色不知所措的心理,又表现出了其贪图女色的天性。而这一幕也成为了日后被无数网友二创的经典素材。
实际上,除了表演到位外,86版《西游记》还在台词和剧情的改编上颇为大胆创新——在遵循原作的基础上跳脱出了原本的样板表达,转而更加强调“人情味”,最终让西游的故事多了更多烟火气。
例如红孩儿那句被年轻人传播无数次的名台词——“你是猴子请来的救兵吗”,便是来自创作团队“加工”后的成果。
原著中,红孩儿在对阵观音菩萨时的原话为“你是孙行者请来的救兵吗”,而团队为了更加直观突出红孩儿这个“纨绔妖二代”的鲜明性格,便在此基础上进行了修改。只言片语间,人物形象变得更加立体。台词句句精炼且充满人情味,却又不落俗套,某种程度上,正是那个时代语言文化的体现。
从台前到幕后,主创们还在拍摄和后期制作的细节方面花费了不少心思,不仅在音乐维度上将传统民乐与电音首次结合,创作出了经典片头曲《云宫迅音》,并在各场景中加入经典配乐等此前不曾有的时代创新。
而且,为了最大程度表现出《西游记》原著的场景,1982年,杨洁还带领其团队走遍了大半个中国进行实地采景。在那个交通匮乏的年代,86版《西游记》以实景呈现的方式带着观众领略名山大川,又何尝不是一种敢想敢创?
正是一处处敢想敢创的神来之笔,造就了独属于中国人的集体情怀。随着时间的流逝,86版《西游记》的魅力也未曾褪色,依旧停留在每代国人的记忆之中。
数字时代下,以创新传承经典文化
对于每个事物而言,创新并非是绝对的,它会因时代的不同而拥有各自的局限性,过去的创新成为了如今的经典后,就有可能面临着“跨代”的危机。
从《西游记》IP的发展轨迹来看,它从最初的文学发展为了戏曲、电视剧等形态,每一次形态的创新都是为适应不断变化的时代,86版《西游记》的成功也正是得益于当时的创新。而在这个讲究快速、高效的数字时代,存在超过30年的86版《西游记》也不得不直面“跨代”的考验。
如今,移动网络已经近乎覆盖了我们的生活,电视等媒介的优先性逐步被手机等智能设备所替代,以电视为主要传播渠道的86版《西游记》缺少了与Z世代直接沟通的渠道,环境的变迁客观上加重了86版《西游记》传播的难度。而究其原因,更多是过去近40年来,《西游记》在创新层面上的跨度较小。
正如剧组的副导演荀浩所说:“我认为《西游记》要走进年轻人所处的环境,而不是困在(我们当时)那个故事框架里,(这样)它才有生命力。”
面对数字时代的危机,不少优秀的传统文化以贴合时代的方式推陈出新,比如展开影视化战略,推出实物商品等。在无数种方式中,86版《西游记》则选择以年轻人最喜闻乐见的游戏形式,携手《王者荣耀》创作出孙悟空与猪八戒两款皮肤,再次走入了年轻人视线。
回顾过去,不拘泥于简单复刻,才是86版《西游记》与时俱进的奥秘,这点同样体现在《王者荣耀》中,并成为了两者合作的纽带。
比如在孙行者的形象设计上,《王者荣耀》参考了电视剧中黄袍虎皮的孙悟空的经典形象,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了王者风格的还原再创新,如加入“爷爷在此”、”妖怪哪里逃”等角色经典的口头禅,以及一些标志性的动作,旨在进一步表现孙悟空在剧中的神韵,又赋予其现代数字化特征。
另外,官方还以热门的网络西游流行表情包为原型,制作相同的趣味游戏表情和魔性动作植入游戏。在制作过程中,皮肤设计团队也拜访了86版《西游记》的剧组老师,获得了不少专业指导。
《王者荣耀》还大胆将片头曲《云宫迅音》与中国天眼跨界联动、进行重新编曲,通过截取《西游记》中象征数字、并采集对应脉冲星音频,打造了宇宙版本《云宫迅音》,让现代科技首次讲述了古典神话的浪漫,激活西游IP不同于以往的想象。
《王者荣耀》的做法延续了以往文创风格的严谨与创新,即一方面力求深挖86版《西游记》中角色的外在特征与内在价值;另一方面通过符合现代年轻群体的审美,实现角色特征和价值的数字化复现,让经典文化更好地在游戏圈层渗透。
在B站等社区,《王者荣耀》此番联动放出后,相关视频的播放量也超过350万,当天登上了b站热搜第一,客观上唤起了年轻用户对86版《西游记》的关注。换句话说,《王者荣耀》其实扮演了连接玩家与86版《西游记》的桥梁。
从文化传承角度来看,常年以数字化方式深耕新文创的《王者荣耀》,其实与杨洁团队当年“敢想敢创”的精神其实颇为相似。在各自的年代,两者都通过自己的创新,让更多人对经典文化的感知不再停留于过去,而是立足当下。这既是一种对经典的致敬和传承,也是一种社会责任。
立足文化自信,唤醒国人的共同记忆
如这般在游戏内重温86版《西游记》的感动并非是个例。过去两年,《王者荣耀》针对国人共情的事物特意规化了一条内容线,其意义在于通过洞察国人在不同领域的共同记忆,一次次唤醒彼此的情感共鸣。
除了本次的西游记皮肤外,《王者荣耀》还在艺术、武术、体育三大领域,携手敦煌文化、李小龙IP、国乒手马龙创作出了相应的内容,让这些“共同记忆”多了一种数字化的表达形式。
以体育方面为例,B站公布的播放数据显示,在今年东京奥运会中,乒乓运动员关注度最高,共获得41个热搜、53个超百万播放量的视频,获得2.1亿次观看。
热度背后,一方面反映了乒乓球作为“国球”所拥有的巨大经济、社会价值,另一方面也表现了国民对于乒乓球深厚的集体情感。而这种国民情感的共鸣和国乒的历史性荣耀,最终也作为《王者荣耀》数字内容的一部分被永远地记录和传承。
体育之外,《王者荣耀》打通“共同记忆”窗口的最早尝试,还要追溯到与敦煌研究院的第二次合作。
敦煌文化历来被称为东方世界的艺术博物馆,像是耳熟能详的飞天传说、九色鹿等故事,也都是来源于敦煌壁画。但由于千年时光和人为的影响,敦煌壁画与雕塑正面临消失的风险。如此情况下,《王者荣耀》则致力于通过“国民记忆”系列内容呼吁更多人了解和传承。
但问题是,《王者荣耀》这样做的底气在哪?我想应该是国人愈发强烈的文化自信。
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也是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它虽源自于国人骨子里对中国优秀文化的认可,但从传播角度来看,也需要借助更好的方式、载体来表现。
当中华优秀文化被当作一股潮流重新审视,文化自信便会在各个领域生根发芽:之于影视,它可能表现为开创中国科幻的《流浪地球》;之于综艺,它可能表现为刷爆社交媒体的《唐宫夜宴》;而之于《王者荣耀》,它则表现为整个“国民记忆”系列。
相比表演等传统形式,高度普及、最能与年轻人产生话题的游戏,往往更适合充当弥合文化代际割裂、传承经典的载体。对此,《王者荣耀》看得十分清楚。
多年来,《王者荣耀》一直以年轻人喜欢的数字化形式,用心拉近中华传统文化与玩家的距离。从传承千年敦煌的杨玉环“遇见飞天”,到凸显川剧魅力的梦奇“国宝熊猫”,再到展现李白唯一真迹的“上阳台帖”星元,与越剧经典合作的“梁祝”。
立足文化自信,《王者荣耀》借助“国民记忆”实现了对各种优秀文化的“回眸”,把艺术想象力借由数字化的载体落地,其传统深厚的文化气质得以与时代的脉搏同频共振,最终一步步嵌入到更广泛的认知圈层中。
走在践行文化传承的最前列,《王者荣耀》不断与各领域文化、思想相互交融,产生奇妙的化学反应。之后也将与代表古蜀文明的三星堆博物馆深入合作,继续充当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沟通的桥梁。而在帮助经典重新流行的过程中,《王者荣耀》还将试图进一步打造能够影响世界的中国文化符号,在数字时代继续构建更多令国人自信的“国民记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