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留住源源不断流失的游戏人才?面对这一危机,育碧也“抛弃”了理想和情怀,选择了最简单粗暴的方式——加薪。
据报道,育碧加拿大团队已经执行了一条立即生效的加薪令,初级员工将获得5-7%的加薪,最高级员工加薪幅度可能会达到20%。此外,员工们还可以在育儿假期间申请更多的年薪并获得更高的薪资。此次薪水的增长在11月底就会体现在员工们的工资里。
虽然育碧对此的官方回应仅强调了自身在加拿大游戏业的领导地位、企业文化的建设以及对员工的关怀,但一个人尽皆知的加薪理由显然更为关键——在人才流失这件事上,育碧加拿大很受伤。
前人栽树,后人乘凉
尽管加拿大从来不算是高科技行业中心,但其在游戏行业的地位却日益突出。回溯其开端,EA和育碧无疑是最为重要的两位开荒者。
1991年,EA率先在温哥华成立工作室,由此成长起来的EA加拿大已成为EA旗下最早和最大的工作室,人们熟知的《FIFA》系列、《极品飞车》系列均是EA加拿大的代表作。
1997年,育碧也在当地政府的激励下开设了蒙特利尔工作室,早年间这是一家以开发小程序为主的小团队,但仅仅十年时间就成长为了超过1800人的业界航母。如今,这家已突破2500人的团队不仅是全球最大的游戏开发商之一,也贡献了《刺客信条》系列、《细胞分裂》系列、《彩虹六号》系列等一大批口碑之作。
至于为什么加拿大的游戏产业可以发展得这么快,有网友表示答案只有四个字:冰天雪地。冬季过于严寒的天气使得人们只能整天宅在工作室里思考游戏创意,根本无心出门花天酒地,同理,芬兰之所以游戏业强大也是这个原因?
这个解释当然只是玩笑,事实上,加拿大能成为游戏行业新的研发中心,是多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加拿大拥有着比美国更为宽松的移民政策,每年有多达10万移民涌向这个冰雪王国,由此也造就了更为开放包容的文化环境和教育体系。此外,加拿大拥有全民医疗的优厚福利体系,生活成本和犯罪率都比美国要低,对于人才安居乐业的吸引力自不必多说。
更重要的是,温哥华、多伦多、蒙特利尔这些加拿大重要城市与美国最为繁华的东西海岸在地理位置上紧密相连,因而无论是承接硅谷的产业和人才转移,还是作为海外游戏公司进军北美市场的第一站,加拿大都拥有得天独厚的地缘优势。
邻国日本的游戏厂商在这个问题上无疑更具发言权。在多年的探索之后,诸如SE、万代这样的日本头部大厂,在面向东亚市场和欧美市场开发游戏时已经形成了彼此独立的研发组群。
而在这一过程中,作为“先富起来”的EA和育碧也免不了成为后来巨头们的挖角目标,例如谷歌的云游戏服务 团队就是以疯狂挖角两家公司加拿大团队而闻名的。
不过,人员流动对于这些欧美这些游戏巨头而言倒也不算是什么新鲜事,二三十年来EA和育碧的加拿大团队虽然也不乏“前人栽树、后人乘凉”的被挖角时刻,但自身规模终究也还是在不断扩大。真正让育碧加拿大此番有些坐不住的,还必须提到一股来自东方的“神秘力量”。
来势汹汹的中国公司
11月4日,腾讯旗下光子工作室群位于多伦多的加拿大办公室正式启用,这家群星荟萃的工作室最闪闪发光的名字无一不来自育碧:前育碧音频总监 Ou、任职育碧16年的技术美术Mehdi 以及在育碧工作了17年的UI设计 Zhang。而在今年7月,腾讯天美也在蒙特利尔建立了一个以开放世界3A游戏为主要开发方向的工作室。
其实,光子多伦多团队、天美蒙特利尔团队的建立只是中国游戏公司全面“入侵”加拿大的一个缩影。早在2019年,网易就在育碧深耕了20多年的蒙特利尔建立了自己在北美进行游戏业务扩张的“根据地”。
同样动作迅速的还有米哈游,在今年6月放出的一大批招聘岗位中,米哈游在新加坡、东京、首尔和加拿大蒙特利尔同步开启了招聘工作,其中蒙特利尔的岗位几乎全是研发向。
而近期米哈游欧美挖人最大的成果,当然是10月底原索尼圣莫妮卡《战神》资深关卡设计师Kai Zheng宣布加入米哈游,出任首席关卡设计师一职。
三家中国游戏巨头同时盯准加拿大蒙特利尔,既是对育碧栽下的这棵大树的认可与欣赏,也无疑让育碧很紧张。比起欧美公司之间的人员流动,中国公司更多都是限于国内的内卷式人才挖掘,而在游戏3A化、主机化、全球化叙事等议题上,中国公司还处在疯狂补课的阶段。
要征服西方市场,打造国际化的3A大作,远远不是只有次世代的惊艳画质就能成功的,无论是技术上的沉淀、还是文化背景上的隔阂,中国的游戏公司长期很难仅依靠100%国内开发团队打下西方市场,要开发出能被欧美玩家接受游戏产品、吸纳海外人才是必不可少的。
邻国日本的游戏厂商在这个问题上无疑更具发言权。在多年的探索之后,诸如SE、万代这样的日本头部大厂,在面向东亚市场和欧美市场开发游戏时已经形成了彼此独立的研发组群。
例如近期刷屏的《漫威银河护卫队》,就是由SE欧洲下属的艺夺蒙特利尔工作室(Eidos Montréal)开发,因而这款产品与《最终幻想》等由日本团队研发的游戏在风格上有着显著的差异,爽快的打击感、略带无厘头的叙事风格以及鲜明的漫威画风都深得西方玩家的喜爱,93%的Steam好评率足以说明这款IP改编游戏的巨大成功。
也正因如此,对于中国公司而言,想要开发出成功的全球化3A大作自然只有两种选择:要么把欧美游戏人才挖到中国来,要么把分公司开到欧美去。考虑到蒙特利尔到上海1万多公里的飞行航程,顶尖的欧美游戏人才自然不会轻易抛家弃口只身前往中国就职,毕竟长期工作面临语言、生活习惯、工作签证等一系列问题,而留给中国公司的选项也就只剩下了一个:把公司开到国外人才家门口。
疫情成X因素,人才恩怨远未结束
虽然文化背景、技术底蕴和地理位置共同决定了国内头部厂商加速向以加拿大为代表的欧美人才市场进军,但在这场3A人才争夺战中,让育碧这样的老牌厂商感到恐慌的还有一个与游戏产业本身无关的客观因素——疫情。
在新冠疫情的影响下,远程办公正成为欧美巨头们愈发普遍采取的工作方式,此前微软和谷歌就多次延长居家办公政策的执行时间至明年。当越来越多的游戏人才开始习惯在家办公,公司办公室的存在感自然也就越来越弱,既然都是在家办公,为哪家公司工作又有什么区别呢?
在这样的背景下,游戏人才流动正在后疫情时代变得更为频密。对于意欲挖角的公司而言,只要目标对象能完成工作,办公场所、地点自然无关紧要;而站在人才角度,薪水无疑在居家办公时代成为了优先级更高的跳槽理由。于是,什么都缺但唯独不缺钱的国内游戏厂商在这场人才争夺战中也就占尽上风,育碧加拿大的此番选择用加薪解决日益严重的人才流失问题也确属务实之举。
有趣的是,育碧和国内厂商的人才恩怨由来已久。向来喜欢“开荒”的育碧不仅是加拿大市场的开拓者,同样也是最早进入中国市场的欧美游戏大厂。
早在1996年,育碧就在上海成立了子公司,时至今日,上海育碧依旧承担着育碧旗下部分游戏研发的工作。也正是由于拓荒者的地位,育碧中国成为了中国游戏行业名副其实的黄埔军校,许多后来享誉业内的名字都曾在育碧中国留下过足迹。比如腾讯北极光工作室群总裁于海鹏、腾讯NExT 总经理沈黎、天美J3工作室美术总监廖俊豪……
这段往事也让人不得不感慨历史就是一个循环,20多年过去,育碧在上海种下的一颗种子滋润了如今枝繁叶茂的中国游戏产业,而在大洋彼岸的加拿大,育碧和国内游戏厂商的人才恩怨又以另一种方式再度上演。只不过这一次,面对羽翼渐丰的中国游戏厂商、以及欧美其他大厂和科技巨头,育碧没了往昔的从容,而在加薪令之后,育碧能否真的抵挡住来势汹汹的中国公司,那就是另一个新的故事了。